当前位置: 首页 > 刨根问底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

08-04


文 | 木子Yanni

万里无云的一天,我开着租来的小飞机,和太阳肩并肩。

兴起时,我拿起手机,点了一杯 82 年的珍珠奶茶,并派出机器小管家火速到店取货。不多会儿,小管家扑腾着闪着银光的双翼,从云层中仰冲上来。

突然,只听“咣当” “吧唧” “稀里哗啦”,隔着机舱玻璃,折翼的小管家和我四目相对,接着它渐行渐远,怀里还抱着那杯珍珠奶茶。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1)

就是这样的四目相对

垂死病中惊坐起:幸好,只是个梦。

但话又说回来,你肯定想不到,都 2020 年了,会写诗、作画、撩妹儿的机器人,一抓一大把,但那些跑在路上的机器人,却常常会和玻璃来个亲密接触。

1、“眼神不好”的机器人

1955 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马文·明斯基,轻扬嘴角,撂下一句话:“一名研究生只需要一个夏天,就能解决机器人的视觉问题”。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解闷神器,但自动送货车、无人驾驶车辆等移动型人工智能,却显得不太聪明的样子,有事没事就撞撞玻璃,颇有种想不开的架势。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2)

涉事机器人小胖和案发现场

可见,对于移动型人工智能来说,“能绕开玻璃”是个很大的挑战。

奇怪,它们明明有高清摄像头,还有各种高级的传感器,为什么还总是想不开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忆一下,人眼是怎么看到东西的。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屋里开着灯,你坐在桌前,手里捧着一本书。目光落在书上,每个字都清晰可见;当收获一个新知识点后,你忍不住望向镜子,感觉自己在知识的熏陶下,好像又帅气了一些。

在这个场景中,你能看清楚字,因为书把灯光反射进了你的眼睛;而你能够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也是因为镜面把灯光反射进了你的眼睛。

当光进入眼睛,就会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你的大脑,大脑再结合经验和知识储备,就知道你看到了什么。

同样,移动型机器人要看到东西,也需要眼睛(传感器)和大脑(视觉算法)。

传感器是移动型机器人感知周边环境的基础,常见的传感器大概有三种:

1、视觉传感器。比如 RGB 相机、深度相机等,能够获取到环境图像;

2、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会按一定的角度,发射红外光束,光束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据此可以计算出与障碍物的距离,快速感知到障碍物的存在;

3、激光传感器。传感器对准障碍物发射激光,通过记录激光的往返时间,就可以测算出与障碍物的距离,精度更有保障。

这些传感器经过组合,再加上算法的学习,就能够让机器人“看到”绝大部分的障碍物,但玻璃是个神奇的存在。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3)

大部分场景内的玻璃都是透明的,视线能够轻松看到玻璃后面的物体,就连人一不留神也会失误撞上。

对于机器人来说,不管是采用视觉、红外还是激光传感器,都有可能产生失误,比如视觉传感器获取到的图像,玻璃位置是透明的,机器人的大脑(视觉算法)会认为这里可以通过;再比如传感器发出的光线有可能穿透玻璃,当光线没有被反射回来,就会导致障碍物检测失败,机器人“看不到”玻璃,从而产生悲剧。

2、神经网络 GDNet 来帮忙

价格不菲的机器人,怎么能出门总撞玻璃?最近,国内各高校联合研发出了 GDNet,这是一个玻璃检测神经网络,能够帮助机器人“看到”玻璃。

人是怎么看到玻璃的呢?比如通过玻璃内外的色差,再比如玻璃上隐约可见反射造成的影子,又或者是看到了玻璃橱窗的边框。这些能够让人轻松辨别出前方有玻璃的方法,借用语文课上的说法,就是结合上下文信息得到结论。

同样,GDNet 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GDNet 中,有一个「大场景上下文特征集成模块」,英文缩写叫做 LCFI。它可以从有玻璃存在的大场景图像中,通过获取场景内的上下文信息,深度理解场景内容,进而准确识别出尺寸、形状各异的玻璃。

在 GDNet 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玻璃探测数据集 (GDD),里面包含了 3916 张高质量的玻璃图像,覆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GDD 是第一个专门用于玻璃探测的大规模数据集。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4)

在 GDD 中,用这样的样本数据供机器学习

在数据集和全新神经网络的训练下,人工智能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有效检测出玻璃。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5)

与市面上其他前沿的神经网络相比,GDNet 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出玻璃区域,帮助机器人绕开障碍物,安全前行。

拿什么拯救你,傻傻总撞玻璃的人工智能?(图6)

原图、9 种前沿神经网络、GDNet 与真值的检测效果比对

如此看来,以后做梦,如果再让机器管家给我送奶茶的话,应该不会再隔着玻璃四目相对了。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qianhei.net/paogenwendi/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