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 2021 年中,谁没经历过被生活打扁又搓圆?
自动驾驶行业也没能逃脱。
美国时间 2022 年 2 月 10 日,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发布了全新 2021 年全年自动驾驶数据,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得以一窥中外玩家的实力对比,以及当下 RoboTaxi 企业的境遇。
1、同台竞技
整体来看,共有 27 家企业向 DMV 提交了年度报告,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 400 万英里,较去年大致翻了一翻,中、美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继续占据排行榜前列。
首先,在接管里程值排名前列的十三家公司中,有 7 家来自中国,AutoX 安途处于排行榜首位。
在衡量自动驾驶的智能性时,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叫做 MPI (Miles Per Intervention) ,即“平均接管里程”,它代表“平均多少英里需要一次人工干预”。
在 DMV 每年公布的路测数据中,MPI 是考量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当然,技术水平的高低,还需要结合车队规模、路测环境复杂度、路测覆盖面积等多种因素来判断。
与 2020 年 DMV 公布的路测数据相比,Waymo 排名由首位降至第八位,AutoX 安途则由第三名升至榜首。
其次,从加州车队规模来看,排名前十的玩家中,Waymo 遥遥领先,而榜单里的中国玩家,AutoX 处于领先位置,小马智行 Pony 紧随其后,但二者与 Waymo 的规模差距较为明显。
再来看安全方面。根据 DMV 官方统计,2021 年加州自动驾驶共发生 117 起事故,其中与 Waymo 相关的事故 64 起,占了半数之多,通用 Cruise 无人车以 30 起事故位居第二,此外,Zoox 无人车 9 起,苹果无人车 5 起,文远知行 3 起,Argo AI 无人车 3 起,小马智行 2 起,Lyft无人车 1 起。
最后来看硬件布局。从各家传感器装备情况来看,所有自动驾驶玩家都配备了激光雷达,虽数量不同,但都有增多趋势。
各公司的最新上路测试车型
其中,旋转式激光雷达依旧是绝大多数头部 RoboTaxi 公司的首选,只有小马智行 Pony 与元戎启行 DeepRoute 宣布将放弃旋转式激光雷达,改用嵌入车身的单向雷达。
2、忧虑难消
「自动驾驶」早已成为年度流行词,尽管忧虑之音从未停歇,但每个人都期待着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出行新未来,尤其是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世界头部玩家已经逐步形成共同理解:车内全无人,才是 RoboTaxi 的最终形态。
2020 年 1 月,通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 Cruise Origin,这是全球首款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无人驾驶汽车。
去年 12 月,Waymo 和吉利联手,推出同样去除了方向盘的 RoboTaxi 车型 Zeekr。
在 RoboTaxi 的修行之路上,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全球范围内,加州拥有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全球自动驾驶企业,DMV 每年能够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因而成为首个全无人驾驶的牌照颁发机构。
拿到全无人驾驶牌照,是自动驾驶玩家技术实力的一大体现。
2020 年,安途 AutoX 在加州获得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全无人驾驶牌照。次年,百度 Baidu、文远 WeRide、小马 Pony 也拿到加州 DMV 颁发的全无人驾驶牌照。
2021 年 10 月,百度 RoboTaxi 在北京首钢园区 4 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无人驾驶;今年 2 月,百度 Apollo 汽车机器人作为冬奥会火炬手,在首钢园区内完成奥运火炬的传递。
此次处于排行榜领先地位的玩家 AutoX 安途,在 2021 年 1 月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营,而在去年 11 月,AutoX 宣布已在深圳坪山区全区实现 168 平方公里面积的无人驾驶全覆盖。
去年 12 月底,轻舟智行 QCraft 在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拍摄了一段无人驾驶视频,但很容易发现的一点是,视频中的路牌都被模糊处理,这意味着此次路测并未获得当地政府许可。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全无人牌照方面的进展令人欣喜,但从测试迈向真正落地,这条路并非毫无波折。
在出行问题上,安全永远都要排在首位,每一起事故,都是横生于社会信任中的尖刺。
刺痛,会生出寒意,令春天的脚步退缩。
去年 10 月,根据路透社报道,小马智行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进行路测时,无人车先完成一次右转,随后试图向左变道,在变道过程中,无人车与路中隔离带发生碰撞,造成车头受损。
事故发生后,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立即叫停了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测试牌照。
而后不久,小马智行官方宣称“主动退出加州无人车测试”,此举触发了行业内的“罗生门”猜想:如果只是一次轻微的剐蹭,怎么会达到暂停测试的程度?
钛媒体对此分析称:“小马智行 10 月 28 日的事故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小马智行的测试车辆事故是在自动驾驶且移动中发生的,另一方面,小马智行提交的事故报告并未指出当时道路上存在其他车辆的外力因素干扰,也就是说车子自己出现了路线偏离,这就为其自动驾驶能力打上了一个问号。”
本次事件后,众多国内外媒体跟进报道,小马智行的无人化进程也引发社会担忧。
与之类似的还有,文远知行在广州疫情抗疫期间,无人驾驶车在低速调头时,失控撞上路边的正常停靠车辆。所幸疫情期间管控严格,路上并无行人,这才避免了进一步的惊慌事件出现。
或者说,惊慌还是有的,只不过不是当事车主,而是一位正在窗口记录生活、却无意中见证了这一幕的小红书用户。
自家娃闯了祸,可公司却怎么都联系不上车主,无奈之下,文远知行只好发了一份「寻人启事」,试图与被撞黑色大众的车主取得联系。
这两个案例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未来的 RoboTaxi 服务,对自动驾驶能力的稳定性、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技术方案的可靠性,也许会成为无人驾驶 RoboTaxi 未来能否上路的一大核心标准。
3、布局困难
无人驾驶大规模落地化的进展不及预期,行业内不少公司已经开启“多条腿”走路模式。
与在特定场景、低速场景落地的自动驾驶运货车等不同,RoboTaxi 不仅在安全性、技术、政策许可上面临更高挑战,更受到投入大、车辆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使得商业化困难重重。
此前,中国自动驾驶头部玩家之一的小马智行,就采取了同时布局三条业务线的策略:RoboTaxi、RoboTruck 卡车,以及乘用车的辅助驾驶。
在刚刚推出的第 6 代系统中,小马智行面向乘用车,推出了基于英伟达 Orin 和 Luminar 激光雷达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与华为、小鹏、大疆、地平线、初速度、元戎启行、MiniEye 等公司形成竞争。
不过,根据《晚点 LatePost》的报道,去年 9 月,小马智行已将卡车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入乘用车研发团队。
经此调整后,小马智行在国内的卡车路测虽仍在继续,但美国卡车路测已暂停,部分技术骨干也相继离职或另创业,可见卡车商业化之路并不顺利。
而另一玩家文远知行 WeRide,则围绕城市场景,先后推出了用于载人的文远小巴 Robobus、用于载货的自动驾驶轻客 RobovanRobo,以及 Sweeper 无人环卫车,与多个赛道玩家展开全面竞争。
百度自动驾驶更是“沿途下蛋“的代表,在 RoboTaxi 萝卜快跑、辅助驾驶 ANP、小巴 RoboBus 阿波龙、卡车 DeepWay 等 L2-L4 级自动驾驶中全面开花。
这些试图拓宽落地场景的尝试,其本质都是自动驾驶的破局之举,至于是否能达到各自预期、真正产生商业价值,目前尚不足以定论。
4、量产不易
不论是已经推出无方向盘、无刹车板车型的 Waymo、Cruise,还是其他专注于 RoboTaxi 的行业参与者,大家的共识一致:RoboTaxi 承载着自动驾驶企业最大、也是最核心的价值。
正因如此,他们并未花费太多精力大铺业务线,比如卡车、园区小车、环卫车等产品,而是集中精力,坚守在无人驾驶汽车 RoboTaxi 的发展中。
比如,Waymo、Cruise 的全新车型,都展现了去除人类驾驶员的技术自信、提升无人 RoboTaxi 的乘坐体验,以及提升客量的新颖尝试。而在量产层面, Waymo 大手笔在底特律投产了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工厂,亮出坚持到底的态度。
对于押注 RoboTaxi 的企业来说,量产车型、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都是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除了自建工厂的 Waymo,Cruise 也在去年获得通用汽车金融部门 50 亿美元的授信,用于试量产 2020 年 1 月发布的全无人驾驶汽车 Origin,去年夏天量产首批 100 辆 Cruise Origin,并在通用汽车的米尔福德测试场投入测试。
与之相比,Waymo 走的更远一些。
2017 年,Waymo 已经在美国凤凰城开启测试;去年 8 月,Waymo 也已经在三藩市开启搭载乘客的 RoboTaxi 测试。
Bloomberg 的报道曾指出,Waymo 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大挑战有两个:量产车辆,以及解决最后 1% 的自动驾驶难题。
2018 年,Waymo 就宣称要扩充 62000 辆车,可到目前为止,Waymo 的车队数量仅为 800,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它在量产之路上遇到了大阻碍。
对于所有押注 RoboTaxi 的企业来说,资金的大笔投入与商业化的相对缓慢,是所有人必须接受和解决的难题。
Waymo 的官网上赫然列着几个数据:全球每年因车祸去世的人数超过 135 万;在美国境内,有 94% 的交通事故都与人类司机的误操作有关。
幸好,时代正裹挟着科技进步滚滚而来,只要有人坚守,雾迟早会消散,我们终会抵达安全出行的智能未来。
参考资料:
1、
https://www.dmv.ca.gov/portal/vehicle-industry-services/autonomous-vehicles/disengagement-reports/2、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CNL4N2SY4KG3、
https://www.chinaz.com/2021/0610/1263661.shtml4、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0bb2f150000000001024c0f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356514804732580&wfr=spider&for=pc6、
https://www.dmv.ca.gov/portal/vehicle-industry-services/autonomous-vehicles/autonomous-vehicle-collision-reports/7、
https://www.dmv.ca.gov/portal/vehicle-industry-services/autonomous-vehicles/autonomous-vehicle-testing-permit-holders/8、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CNL4N2SY4KG9、
https://auto.163.com/21/1224/17/GS0GQL480008991U.html10、
https://www.pcmag.com/news/waymo-unveils-robotaxi-with-no-steering-wheel-pedals11、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8-17/waymo-s-self-driving-cars-are-99-of-the-way-there-the-last-1-is-the-hardest
文 | 木子Yanni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