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名男子在纽约南区地方法院低头认罪。
男子名叫查尔斯·奥努斯 (Charles Onus),尼日利亚人,他的罪名是利用账户安全漏洞,入侵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并窃取了用于员工薪资发放的资金。
你也许会想,被利用的漏洞虽然不至于是个 0day,但也应该蛮厉害的吧?非也。
一场行之有效的漏洞攻击,也许只需要简单粗暴的实现方法:撞库。
在“无处不登陆”的网络时代,构思密码组合的速度再快,也赶不上账户的注册速度。所以,越是简单好记的密码,使用的人就越多,而且为了省事儿,即使是不同平台的账户,很多人也喜欢用同一个密码。
这就给了撞库可趁之机。
撞库这种操作,简单来说就是,黑客先搜集 A 平台已泄漏的账号密码,再尝试用搜集来的账号密码去登陆 B 平台,假设你在多个平台使用的账号密码都相同,那么,黑客很容易就能入侵你的一系列账号。
去年 10 月,王思聪突然发了一条微博,称自己的大众点评账号“被别人改绑手机”,吃瓜群众纷纷感慨:原来大 V 也能遇到这种事情?
大众点评第一时间在底下评论,表示已经对王思聪的账号进行了保护性冻结,会尽快查实及同步相关情况。
有安全研究专家分析称,此次王思聪被人改绑手机,大概率是被不法分子套取个人信息后,利用撞库手段完成的盗绑。
2014 年,第三方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曝出 12306 网站用户数据泄漏漏洞,称有大量 12306 用户数据遭到疯传,包括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等。
随后,12306 进行了对应:
“针对互联网上出现网站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疯传的报道,经我网站认真核查,此泄露信息全部含有用户的明文密码。我网站数据库所有用户密码均为多次加密的非明文转换码,网上泄露的用户信息系经其他网站或渠道流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后经调查,此次 12306 数据泄漏事件为黑客撞库所致,泄露信息多来源于 17173、开心网等有过泄露历史的网站。
从 12306 撞库成功的 13 万数据来看,黑客手中利用的原始数据至少会在百万级以上。
前不久,密码管理器软件 NordPass,发布了最新年度调查结果,也就是 2021 最弱密码榜单,一起来看看排行榜前十中,有没有你正在用的弱密码?
撞衫无非是一阵尴尬,撞库可不一样,不论是隐私信息泄漏,还是财物丢失,普通人遇到哪一种都难受。
本文开头黑进人力资源公司的小哥奥努斯,就是通过撞库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从 2017 年 7 月开始,奥努斯通过更改接收薪资发放的银行卡账号,将部分工资转移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中。
2021 年 4 月 14 日,奥努斯在机场被捕,截止案发,奥努斯累计入侵的用户账户达到 5500 个,转移金额为 80 万美元。
面对指控,奥努斯承认了相关罪行,最终裁决将在 2022 年 5 月 12 日公布。
阻止撞库攻击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开启多因素认证 (MFA),也就是除用户名和密码外,多一个验证码环节。
这类验证码一般以短信或身份验证程序发送给用户,这种情况下,即使攻击者已经拿到用户的登录名与密码,倘若过不了额外的验证码环节,依然无法登陆用户的账号,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平台都在苦口婆心告诫用户,千万不要把验证码告诉别人的原因。
当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经常更换密码,以及避免在多个平台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账户密码,也是保障账户安全的一些方法。
另外,还有一个冷知识:由数字、大小写、特殊符号构成的密码,以及曾经广为流传的替换法,比如用!代替 i,4 代替 A,这些方法并不会有效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对密码来说,长度才是影响安全性的首要因素。
首先来说替换法,市面上你能了解到的替换规律,早就已经写在黑客的破解指南里了,利用这些替换思路构建的密码,在面临撞库攻击时,大概率会被首先破解。
其次来看复杂度和长度。
2013 年,科技网站 Ars Technica 请来三名黑客,与网站的副主编来一场挑战赛,目标是破解已被哈希算法机密的用户数据,共计 1.65 万组账号密码。
挑战结果:1 小时里,副主编破解了 47% 的密码,另外三名黑客中,最弱的破解率 为 62%,最高的则为 82%。
而对没有被破解的密码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长。
所以,对于重要的账户来说,最稳妥的方式是,将密码设置为网站允许的最大长度,密码不要显露出明显的规律,比如生日、电话号码等,且不同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保持独立。
做到以上三点,配合每半年或一年更新,以及多因素认证,效果更佳。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leepingcomputer.com/news/security/nigerian-hacker-pleads-guilty-to-stealing-payroll-deposits/2、
https://nordpass.com/most-common-passwords-list/3、
http://newpaper.dahe.cn/jrabybb/images/2014-12/26/08/YB08.pdf
文 | 木子Yanni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