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一直流传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网络对面,坐的是人还是狗。
可如今,网络诈骗的对面,既不是人,也不是狗。
前不久,有人就遭遇了这么一起奇怪的诈骗。
故事的主人公叫本 (Ben Dickson),他是科技媒体 TechTalks 的创始人,也是一位软件工程师。
4 月 13 日,本收到了一封“盗版通知”邮件,是一位叫做妮可 (Nicole Palmer) 的律师发来的。
妮可称自己是“Arthur Davidson 法律服务公司的商标律师”,本曾在 TechTalks 中使用过一张图,而此图属于她的一位客户所有。
本必须在七天内,在自己发布的内容中增加客户署名,并且添加对应链接,否则“就会采取法律行动”。
图片来源于 TechTalks
本通常会在网站上使用的图片后注明来源,尽量确保在未经许可时,不使用任何人的知识产权。倘若确实有误用,本愿意配合信息来源,提供对应出处。
可经过反复核查确认,本确定自己没有出现误用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搞清楚缘由,本进行了一系列抽丝剥茧的反向调查,有了惊人发现:这个律师不是人。(注意:这不是一句脏话。
本仔细查看了电子邮件结尾处的 DMCA (数字千年版权法) 与专业签名,乍一看,完全合法,没有任何问题。
可细细一看,似乎不太对劲:那是一个指向 Imgur 的链接。
Imgur 是个图片分享网站,无需繁琐的账户注册,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图片。
点进去一看,正如本猜测的那样,邮件中称本误用的那张图片,其实是来自一个免费的在线图片库 Pexels,图片后有清晰的说明,称无需署名即可使用。
可这张图却被上传到图片分享网站 Imgur 中,并指责本没有署名就进行了使用。
至此,本觉得这是场误会,于是给妮可回复邮件写明了情况,希望妮可解释为什么认为这张图属于她的客户。
邮件发出后,本一直在等回复,可迟迟没有回应。
鉴于这种情况,本开始怀疑这是个小小的局,是为了强迫插入客户网站的一种手段。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本开始了新的调查,他决定先看看那个所谓的“亚瑟 · 戴维森法律服务公司”的网站。
不得不说,不论是谁建立了这个网站,他都做得很好。
首先,域名 (arthurdavidson.com ) 选的很好,这表明该网站和公司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也许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就开始了。
据该网站介绍,亚瑟 · 戴维森从 2009 年开始工作,参与了 420 个案例,取得了 380 场胜利 ,成功率约为 90%。
网站还列出了一个波士顿的电话号码和一个地址,地址在亨廷顿大街 177 号,这座大楼里还有其他几家律师事务所。
网站有一个博客,上面有几篇文章,其中一篇很方便地说,盗版可能会被处以 10000 美元的罚款。
此外,页面还列出了 18 位律师的个人资料,可以看出,他们均来自美国东北大学、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院校。
但与其他专业网站不同的是,这些律师都没有在网站上列出自己在 LinkedIn 上的个人资料。
随后的深入调查,本找到了更多真相。
本在 ICANN 网站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上搜索了这个域名的记录。奇怪的是,参照公开资料,亚瑟 · 戴维森明明已经工作了 13 年,却在 2022 年 2 月开始建立域名。
随后,本又在 Wayback Machine (archive. org) 上查阅了这个网站的记录,显示这个域名在 2005 年到 2022 年之间被停用。
由此,本猜测,这个律师事务所之前可能使用了其他域名,最近才从所有者那里购买了 arthurdavidson.com。
本接着用谷歌搜索了公司名字,查找相关新闻。从逻辑上讲,一家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并声称代表客户赢得了“数百万美元”诉讼的事务所,至少应该在很多新闻中出现。
可是,什么都没有。
至此,本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个骗局。
本翻回头,仔细查看了网站的“关于我们”页面,就差拿放大镜查看律师们的照片,这一看,本觉得很奇怪。
比如妮可的照片。显然,这是一张由 GAN 对抗性网络生成的图片。
说到图像领域的 GAN,想必大家应该都不算陌生,它是两个卷积神经网络的组合,你可以理解为两个小人在博弈。
一个小人叫生成模型,任务是以假乱真,造出能媲美原图的照片就算赢;另一个小人叫判别模型,任务是明辨是非,需要判断眼前这张照片到底是原图,还是对手生成的。
经过长期的斗智斗勇,双方的水平都越来越高,基于 GAN 训练出来的 AI,也就越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图像领域,虽然 GAN 表现的很好,但还是很容易发现一些伪影,比如耳环、奇怪的阴影、眉毛边缘,以及眼镜边缘。
有了这些发现,本开始逐一联系妮可声称自己代表的客户。
4 月 18 日,其中一个客户回应:我们与该律师事务所没有任何关系。
没多久,这个虚假的网站就关闭了,但经过跟进,本发现,这个虚假律所已经将网站移到了一个新的地址:arthurdavidsonlegal.com。
本怀疑,这个假律所网站极有可能是由某个灰帽 SEO 团队管理的,尽管他们做的并不完美,可一旦被识破,他们很快就会以另一个名字卷土重来。
事实上,这样一个网络诈骗并不难:只需复制一些正规律师事务所的网站,几个免费的 DMCA 邮件模板,几张由 GAN 生成的人脸 (有现成的网站),一些网页设计知识,再花点钱买个电话号码及域名,基本就可以开张了。
但要说诈骗的成功系数,社会工程学起了很大作用。
骗子们利用了七天期限、法律制裁等字眼,令受害者产生紧迫感,心理素质不够强的受害者,就会火急火燎地采取行动,诈骗也就成功了。
参考资料:
GAN lawyers: An online scam operation posing as a Boston law firm
文 | 木子Yanni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