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两位旧金山警察在街头例行交通检查。很快,一辆车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如墨的夜色中,那辆车平稳的向前行驶,却没有开启大灯。
这样不安全的行车,警察自然不能视若无睹,两人迅速向车辆靠近,试图拦截。
等距离拉近,警察前去查看情况,可左看看、右瞧瞧,最后懵圈了:啊这。。。车里怎么没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刻,就连路边围看热闹的路人都忍不住了,哄笑声一片,有人大喊“笑死,车里没人”,弄的警察非常尴尬。
为了不至于局面太难堪,尽管车内没人,可警察还是伸出手,试图打开车门,把工作流程走完。
谁料,众目睽睽之下,尴尬再次升级:这辆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根本不开车门。
碰一鼻子灰的警察,悻悻地回身朝自己的同事走去,想要商量出个办法。可就在这时,随着路口交通绿灯的亮起,自动驾驶出租车一脚油门,当着警察的面儿,跑路。。。路。。。了。。。
这下,警察急了,迅速驱车追赶,戏剧的一幕在街头上演:自动驾驶出租车前面跑,警笛高鸣的警察开车在后面追。
追逐了一段距离后,不知为何,这辆“逃逸”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停在了路边,居然还打开了应急双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刚才的经验,这回,两个警察都下了车,一起朝无人车走去,走在后面的那位甚至回手掏出了警棍。
咱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大概是为了壮胆吧。
两人无奈地站在车外,看着这个钢铁巨物,顿时没了脾气:车门打不开,车里也没有可以对话的人。
没办法了,工作手册里也没写这种情况的处理预案,两人只好向场外求助:一个电话拨给了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另一个电话拨给了其余同事。
很快,第三位警察到场,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奇事的他,伸长脖子朝车内久久地张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路人记录下的这段视频结尾,无人出租车在夜色笼罩的街头,用双闪展示着自己的倔强,高亮的警灯却映衬着警察内心的绝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这不是自动驾驶汽车第一次因异常行为被拦截,却似乎是第一次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被拦截。
这不得不引人思考:倘若人工智能出错,后果能有多严重?
2016 年,亚马逊公司推出面部识别系统“Rekognition”,声称识别之准确,足以有力协助警方破案。
但在 2018 年,这套系统出了乌龙,居然把 28 位国会议员识别成了罪犯,令人难以置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来看看医疗领域。
沃森是非常有名的医疗机器人品牌,最初进入中国时,经销商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案例,是一出沃森的英雄救场。
图:视觉中国
据说,某位 60 多岁的日本女性患者,被东京大学医学研究院诊断后,判定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可几个月的针对治疗,病人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此时,沃森出场了:十分钟内,通过数千万篇癌症论文的查询对比,沃森判断患者得的是另外一种罕见白血病。
从 2017 年 3 月引进沃森,到 2018 年底,沃森被中国 200 多家医疗机构使用,其中已经签约落地的医疗机构达到 81 家,分布在全国 23 个省,覆盖 45 座城市。
图:视觉中国
但是,不少医生发现,沃森好像并没那么靠谱:它有可能给患者开错药,比如面对有出血症的癌症患者,沃森却开出了易出血的药。
好在,这个问题只出现在虚拟病人的诊疗中,且很快就被修复了。
这样的乌龙事件,如果发生在军事领域呢?这里有个陈年旧事给你感受下。
美苏冷战时,美国建造了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要知道,军工产品的整个开发测试流程,比你想象的更为严格,可尽管如此,美国第一次对防御系统展开测试,就出了个乌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敌方导弹还没发射,防御系统的反导弹先升空了。
后来复盘时,工程师终于找到原因,居然是因为月亮升起来了,最终导致误判。
人工智能的优点,不用我多说,效率高、容易普及,可正因如此,一旦人工智能出错,影响的范围也不容小觑。
就拿开头“逃逸”的无人出租车来说,倘若旧金山已经全面覆盖,数辆无人车在夜间行驶时都不打开车灯,想必由此引发的事故量一定不少。
所以说,人工智能时代,在真正抵达智能之前,大可不必嘲笑人工的存在。
参考资料:
1、Cops Pull Over Joyriding Driverless Taxi: 'Ain't Nobody in It'
2、Here’s what happens when cops pull over a driverless Cruise vehicle
文 | 木子Yanni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