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跑偏版的《肖申克的救赎》。
一、
自打手机成为人类的新器官,人们不约而同有了一个共识:座机一响,不是推销,就是诈骗。
年近 50 岁的米勒,就是一个不接座机电话的人。
不过很快,米勒就遇到了一个不得不接的来电。
那是 2015 年 8 月的一个周六。
一大早,座机就叮铃铃响个不停,米勒从旁边经过,瞥了一眼来电显示,上面赫然写着“圣地亚哥县治安官办公室”。
貌似是个正经电话诶!接还是不接,这是个问题,只是大脑还在犹豫,手已经拿起电话。
听筒那边,是一个自称警官的男性,说由于米勒没有履行陪审员职责,已对她发出逮捕令,准备逮捕米勒。
在美国,每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陪审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一旦被选中,就必须履行职责,否则就是违法。那要是总被抽中怎么办?不会的,这跟水痘一样,每个人一生就一次,运气好的话,连这一次都免了。
如果米勒之前没有担任过陪审员,她也许就信了,但巧的是,三个月前,米勒才刚刚担任过。因此,米勒一听自己将要被逮捕,脾气就上来了,她毫不客气地回答:“我觉得你在骗我,我要跟你老板谈。”
电话那头稳得一批,他随即给了米勒另一个座机号码,称如果此事有什么误会,可以打这个电话向上反映。
米勒拨通后,电话中响起自动语音“圣地亚哥县治安官办公室”,接下来是一串按键提示,米勒按下 3,接通了“法庭事务部”。
短暂的等待后,一名叫做加里森的官员接通了电话。
电话中,加里森非常耐心地听米勒讲述,这给米勒留下了认真负责的印象。随后,加里森仔细核对了米勒的身份信息,非常遗憾地表示,根据记录,米勒已经逃了两次陪审员义务,目前有两张已生效的逮捕令。
“今天是周六,如果你不配合缴纳 989 美元的罚款,警察就会上门逮捕你。”
坚信对方搞错了的米勒,再三解释情况,但加里森回应到:“也许事实确实如此,但只有法院有资格认定真相,在此之前,逮捕令依旧有效。如果你不想被逮捕,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缴纳罚款,然后在下周一开庭时,把事情搞清楚。”
好好一个周末,米勒自然不想在监狱里度过,思虑再三,米勒决定听从加里森的建议:先交罚款,周一再搞清真相。
米勒简单收拾后,立刻开车出门缴纳罚款。系统提示汇款成功后,米勒给加里森打去电话,说自己已经缴完了罚款,但加里森却说,通过查询,只收到了一部分罚款,米勒需要再汇款一次,补足剩余的金额。
米勒看着手里的汇款凭据,坚称自己已经足额汇款,但加里森却反复告知米勒金额不对。一气之下,米勒在电话中和加里森大吵一架,随即挂断电话,开车回家。
剩余的周末,米勒都在紧张中度过:万一此事是真,那警察随时都可能踹开房门;万一此事是假,那自己就损失了一千块钱。
好不容易熬到周一,米勒立刻打电话给当地治安部门,一名警官告诉米勒:你确实被骗了。
二、
米勒肯定想不到,她周末在家接到的那通电话,是从 2200 英里外的一所监狱中拨出的。
这是位于佐治亚州的一所中等安全级别的监狱,与米勒通过话的两位“官员”,都住在这里。
先跟米勒通话的那个人,名叫洛佩兹,因抢劫罪被判 10 年;随后那个催米勒付款的加里森,真名叫泰特,因贩卖可卡因被判 40 年。
左为泰特,右为洛佩兹
在无聊的监狱生活中,两人慢慢熟识起来,很快就达成共识:牢饭可以吃,搞钱不能停。
但监狱里有啥搞钱的手段呢?洛佩兹和泰特思来想去,想到了电话诈骗。
在两人的规划中,这场说走就走的诈骗很简单:只需一部手机,几个应用软件,再加一点胆大妄为。
洛佩兹曾是一名研究员,由他来负责搜集当地所有关于法院和治安官的信息,并在网上搜寻潜在的受害者;泰特是个演技派,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胡扯都像真的,主要负责说服受害者汇款。
至于诈骗套路,两人觉得“错过陪审员义务”这招就很好用:给受害人打电话,告知他们因逃避陪审员义务而即将面临被捕,要想免于牢狱之灾,没别的,只有缴纳罚款。
在这套诈骗剧本中,洛佩兹的角色,是一名工作失误的基层治安办公室人员,弄错了陪审员信息,却又没有进一步处理的权限,进而利用受害者急于澄清的心理,给出“上级领导”的电话。这时,扮演“上级领导”的泰特负责接听电话,说服受害人汇款。
那么问题来了:
手机在哪儿呢?没手机怎么打电话呢?不打电话怎么骗钱呢?
敢情两人是策划了一场“监狱角色扮演一日游”?非也。两人想到了贿赂警卫、走私手机的办法。
洛佩兹想办法联系上了一个监狱外的铁哥们,此人名叫帕金斯。有钱赚自然开心,帕金斯想都没想,立刻同意加入。
帕金斯负责行贿看守,给洛佩兹和泰特送手机:每送一部手机进去,狱警都按小时收钱,每小时约 15-20 美元,后来直接简化成包天 1000 美元。
送手机的办法充满创意。
有时候靠扔,扔过监狱高墙,受贿看守就会帮忙捡进来,后来又发展了几名狱友,帮忙捡手机可以换钱;有时候靠无人机,远程遥控就能让手机飞过高墙。
随着手机投放量的增大,洛佩兹拉了更多狱友入伙,一同将手机藏在牢房内的旧沙发中,以至于后来东窗事发,警方拆开沙发一看,我去,里面藏着一百多部手机。
手机有了,加上狱中无尽的空闲时间,诈骗团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三、
他们把目光放在了有钱人居多的街区,因为有钱人更在乎外界评价,决计不想进监狱。
洛佩兹在房地产网站上寻找目标,先挑选挂牌价在 100 万- 300 万美元区间的房产地址,再查找这些区域的居民电话,搜集起来,找时间统一拨打。
洛佩兹喜欢在下午给受害人拨打电话,这个时段,一般人都不在家,这样他就能留一段语音留言。
这其中,也有技巧。
洛佩兹用的是网络电话,经过简单设置,就能骗过受害者家中的来电显示,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当地警局打来的电话。当受害者回到家,听到录音,一听自己即将被逮捕,正常人都会紧张,选择第一时间回电。
在受害人回电的时候,洛佩兹早已通过一个软件,将电话转到一个在线语音呼叫中心,等待过程中,受害者会听到一段早已录好的内容:
“这里是底特律警察局。报警请按 1; 公民事项请按 2;法庭事务部请按 3。”
一旦受害人按 3,电话这头的洛佩兹就开始营业了。
在接听电话之前,洛佩兹事先下载了一个叫做“警用扫描仪”的软件,它能够随机播放与警局场景相关的背景音。当电话接通时,软件自动运行,骗局的真实度立马翻倍。
按照定好的角色分工,洛佩兹先聊,随后再转给“上级领导”泰特聊,直到受害者愿意缴纳罚款,以免去牢狱之灾为止。
话术环节妥了,接下来的洗钱环节,由监狱外的帕金斯负责。
帕金斯是个撩妹圣手,更是位时间管理大师。他利用社交网站,同时与 100 多位妹子保持交往,遍布全美 50 州,妹子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各个以为自己收获了真爱。
爱到深处,心甘情愿用自己的借记卡为帕金斯洗钱,如此一来,帕金斯便有了百余个可用账户。
每每有诈骗款到账,帕金斯立马把钱随机转入一位妹子的账户,妹子扣除 100 美元佣金后,再将剩余的金额,转到帕金斯给定的两三个账户中。
随着被骗人数的增加,成千上万笔汇款,不分昼夜地在美国 50 个州之间流淌,最后汇聚到三位主谋的账户之中。
整条诈骗链严丝合缝、行之有效,仅两年时间,诈骗金额已达百万。
可惜,天下没有不漏水的墙。
四、
越来越多相似的报案,成功引起了 FBI 的注意,但由于作案手段比较隐秘,警方没能第一时间揪出幕后人员,只是根据一些人员的简单报告,大体了解到在佐治亚州的某个监狱中,有犯人和狱警相勾结,共同参与着什么不法活动。
为了弄清真相,FBI 颇费了一番功夫,才说服一个犯人充当线人。
此人倒也尽职,没用多长时间,就弄清了走私手机、诈骗话术及流程、诈骗人员及分工等内情,甚至偷偷录下了洛佩兹和泰特练习诈骗话术的内容,并第一时间向警方报告。
按照线人提供的信息,警方成功拦截并监听了从监狱拨出的诈骗电话,不费吹灰之力,揪出了以洛佩兹、泰特、帕金斯为首的监狱诈骗团伙。
2016 年 1 月,佐治亚州的检察官共对 51 人提出了刑事指控,包括洛佩兹、泰特在内的囚犯 19 人,15 名狱警,以及帕金斯在内的普通市民 17 人,所有人都被指控参与了贿赂狱警、走私手机、电话诈骗和洗钱。
2018 年 4 月,被警方策反的线人身份曝光,此人竟是诈骗团伙的骨干之一:洛佩兹,也就是前期负责搜寻潜在受害者、中期假扮弄错陪审员信息的假警官、后期拉帕金斯入伙参与洗钱的那位。
正是由于洛佩兹和受害人米勒的出庭指认,泰特被追加刑期,帕金斯被判 11 年,其余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个规模化的监狱诈骗团伙,至此彻底瓦解。
而既是主谋之一、又是警方线人的洛佩兹,原本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但由于认罪态度良好,又出庭指认同伙,被减刑到 3 年,熬到时间就出狱了。
当被问到在这场诈骗中的双重间谍身份时,洛佩兹说:“我给受害人带来了很多痛苦,为了纠正我犯下的错,我必须做出补偿。如果作证指控就是一种补偿方式,那么我愿意这样做,包括指认我自己。”
尽管洛佩兹的大义灭亲,确实为这场诈骗案踩下了刹车,但他先找受害者、再骗受害者、然后又坑队友、最后自己减刑离开的神操作,还是令人大跌眼镜。
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反转设计,值得每一位编剧学习。
参考资料:
https://www.rd.com/article/prisoner-jury-duty-scam/
嗨,这里是浅黑科技,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欢迎戳→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qianheikeji